1.比尔·盖茨智能豪宅成智能家居经典案例
智能建筑的出现虽然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自动化技术在楼宇中的应用,但真正对大众起到智能家居概念启蒙的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Bill·Gates)的智能豪宅。比尔·盖茨位于华盛顿州梅迪纳的智能豪宅于1997年建成,这一建筑完全按照智能住宅的概念建造,耗时七年,花费高达9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近6亿元。建筑内有多个高性能的Windows·NT服务器作为系统管理后台,所有家电、门窗、灯具、池塘、水族箱均由电脑控制,灯光和其他家电的设定都是自动调整,宅中的一棵百年老树配有传感器,可以根据需水情况实现自动浇灌,每个访客都需要配备作为身份标识的电子探针,方便系统知道其所在位置,这一整套设计即便放到现在也十分出众,更何况是在1997年。
当然,比尔·盖茨的智能住宅也相当奢华,其具有7个睡房、24个浴室、6个厨房,而且并不仅仅是住宅,还包括办公室、体育馆、图书馆和会议中心,占地超过6000平方米,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其客厅,客厅的背景墙是一个巨大的水族箱,其中养着鲸鲨等稀有物种。高度智能化加极度奢华两个标签组合在一起之后,比尔·盖茨的豪宅就已经成了智能家居的最典型案例。
2.市场上的智能家居真的智能吗?
如今的智能家居市场,卖的最好的是小件产品,例如小米的智能插座、体重秤、智能灯泡等小件产品,销量都还不错,远超冰箱、空调、热水器等大件产品,虽然小件产品也不实用,但单价较低,消费者买他们也不是为真正的使用,多是买来玩玩体验一下所谓智能家居的乐趣。若把这些小件产品的销量看成是智能家居未来潜力的证明,就有些异想天开了。
生活中的家居家电产品种类繁多,大到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热水器、油烟机、电饭煲、豆浆机、吸尘器等生活电器、厨电设备等,小到插座、电灯、门铃、体重秤、开关等小件配套设备,将这些产品冠以“智能”之名后,整个智能家居市场看起来就有非常大的规模。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市场上大部分单间的智能家居产品只有智能之名却没有智能之实。因为我们都只是单件产品,或者是只能与手机互联互通,而且局限性很大,充实量只是实现了“单品智能化”,却没有显示多种产品的联动,更不能实现系统化的智能之最高程度。所以只能满足消费者“一时冲动”的消费欲望,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户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痛点”。最终很可能又沦为“智能化噱头”。
在市场浮躁的当下,KOTI智能家居依然不忘初衷,坚决以解决用户生活“痛点”为最终目的,大力投入研发经费,不惜重本实现多种产品的联动,要实现智能化的联动,就必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而这个大脑就是控制网管,KOTI智能家居比较有代表性的控制网管产品有GW100、GW200、还有专业影院控制系统EC1000等。在这些智能家居“大脑”的调度下,各智能家居产品各司其职,为用户提供真正智能化生活体验。
3.智能家具等于智能家居吗?
尽管智能家居这个词已司空见惯,但不少人还是会第一时间联想到智能家具,一方面二者只有一字之差,另一方面家居要比家具更抽象,更难以理解。不过,二者并不等同,甚至区别不小。简单说,智能家居是一个智能化的系统,智能网关以及各种传感器、控制器、开关、插座、照明等设备是基本组成部分,而智能家具则可以理解为是智能化的常用家具用品,如智能沙发、智能储物柜、智能鞋柜、智能座椅、智能餐桌、智能组合茶几、智能洗碗机、智能电视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