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外相关统计资料得出的数据显示,在众多独立创业的中小型企业中,有40%的小老板在创业第一年就直面被淘汰命运,在那些支撑下来的60%中,经历五个春秋,又约有80%的企业被淘汰。即便是经历过五个春秋,在第二个五个春秋时,又有20%的数量被淘汰。可想而知,最后坚持下来的人数将会是一个多么小的百分比。那么,几乎都是中小企业的中国墙纸行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魄力决策可以使得眼睛更明亮
世界经济格局在刚刚过去的时代异数尽开,经济体模式诸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虽优劣强弱各持,却也算是色彩缤纷。正如此时的墙纸行业,整体局势虽有理性迹象,但大环境中仍浮现出一种萎靡气息,难以寻找得到特别的欣慰之处。
环顾而去,便可以发现建筑装饰装修材料领域内代表实用物质与审美潮流常态化的墙纸中小型企业难以计量,但很多都在生命线上挣扎,有些早早夭折。有些蹒跚学步不久又缓缓地倒下,还有些起起伏伏,成长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即使一定数量的企业终于熬出了相当的成绩,但是,没有能够进一步强大,难以做强做大。就一般思维而言,这种局面多半会被归结为由外部的市场风云变幻和内部的企业运营综合所致,而却很少有人会考虑到这和企业长寿基因培育思维的被禁锢有着莫大的关联。
在社会信息流通如此发达顺畅的今天,决策极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考通常都会被媒体、一般口碑和个性事件影响,进而演变为企业的举措,是一个不争的现实,甚至直接让别人成为自己的决策者。处于乱局中的中小墙纸企业,决策也应该是先民主后集中的过程,在决策之前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具体的决策需要有前瞻性和果断性。
多学习和分析具有参考性的意见,保持自己的思想,有独立的判断。考虑成熟后当断则断,毫不犹豫。有如在司法中,法官为防被舆论左右而不去看就某个实时案件的舆论评论。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虽然考虑事件也不缺乏层次感和程序性,但是过于理想化和简单,一拍脑袋便定了下来,特别专注于某个利益点而武断行事,片面追求事件成功概率,导致形成刚愎自用,更有甚者,迷失了正确的社会价值。
无形价值可以产生无限财富。曾有人说过一段很值得品味的话,大意是物质追求并不能体现出一个人存在的最大意义,如果要感受到人的真实存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否丰富才是最终的考虑。如车子、房子、衣服之类只是一个人的生活用品,准确地说是维持追求更高生活层次的方式或手段,浪漫、真情、快乐等感受才应该是毕生永不止息的追求。
同样,墙纸企业的生存首先就要考虑到物质成本,毕竟实际效益才是功利性极强的企业的生命基点。但是,优秀成熟的企业也要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企业家的价值观和社会实践。虽然,有很多企业高调做社会慈善,实质上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十分做作甚至恶心,但是在客观上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的奉献价值。此外,体制环境、法律环境和道德环境提醒了企业家不能忽视和社会良性透明的互动,尤其是当下社会对企业的道德期待更高。长期真诚的坚持下来,社会效果自然不必多说。
盲目追求规模会弱化神经末梢
有消息称,曾有科学家做过推算,侏罗纪时代的梁龙(一种食草的恐龙)尾部受到袭击后,等到转身找到袭击者的时候,那已经是过去5分钟的事。为什么呢?因为恐龙的大脑和神经末梢系统很不发达,信息从尾巴传递到大脑再让大脑进行判断后发出指令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中国改革开发以来,在经济上创造了许多奇迹,一直为世人称赞。不过,同时也留下过不少遗憾,中国善于创造“世界第一”,更善于培养出中国名牌企业,只是尔后轰然倒塌的速度和数量似乎也是“世界第一”,犹如曾经的“三株集团”、“春都集团”等行业巨头的烟消云散,几乎都是在鼎盛的时期顷刻间演绎着悲壮的哀歌。三株全民皆兵式的营销策略几乎扫遍了中国的城市和农村,最后,大且失控,反应迟缓,更何况当时决策层的信心极度膨胀,狂热导致了许多不切合实际的判断。来自终端的信息,无法及时传送给总部,在信息不足和信息错误的情况下,作出了不少错误决策,如此循环往复,越发加速了它们的灭亡。
现在的中国墙纸企业中,虽然还没有任何一家达到梁龙级别的规模,但是,好像却有不少有着和梁龙神经末梢式的潜在危险。有相当一部分,稍大的墙纸企业为保证自己的优势,依然在数据上坚持自己的守望;中型一些的穷尽手段,为求规模臃肿着欠灵敏的神经;小型一些的则为抢得市场,不按规则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