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展会9个展馆全部投入使用,除韩国、德国及中国台湾地区展商以国家/地区展团集体亮相外,在展商分布方面突破性地按纺纱、织造、针织、织袜、印花、印染设备以及纺织器材和仪器等产品类别划分。在1号展馆,则集中展出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针织机械设备。
『无缝织造设备的新领域』
无缝织造技术应用到内衣行业领域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在内衣行业所占的比重逐年攀升。与传统的针织生产方式相比,无缝技术具有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开机数量,减少厂房面积、降低能源消耗、减低纱线和织物储备、减少打样时间、即时生产,减少织物退货次数,降低缝纫成本,服装成形生产,省去剪裁,降低整理成本等好处,越来越被国内内衣厂家认可。
中国义乌无缝织造行业一直保持着织机数量占全国80%、全球20%的优势比例。据义乌无缝织造协会秘书长许宁介绍,无缝织造设备在我国内衣行业市场占有率仍然在持续上涨,今年增长率预计会达到10—15个百分点。
在江苏某人造毛皮机械有限公司展位前,该公司曹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完成公司生产的JL99—05型无缝织机订单在展会前就排到7月底了,而他们的客户群大都分布在浙江。
据了解,中国无缝织机设备的应用,大部份是引进意大利罗纳地集团属下的“SANTONI”、“SANGIACOMO”品牌无缝内衣编织机,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引领着世界无缝设备的先进水平。
在意大利罗纳地集团展位上,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意大利圣东尼公司两种最新产品:“SM4—TR2”单针筒,电子提花圆编机。4路进线,每路2组电子选针器,另有2组鱼网组织或防漏针用的选针器。可生产单面无缝服装:内衣,外衣,泳装,运动服,卫生衣等。该机是圣东尼的专利技术,可以生产4路进线花型网眼和极鲜艳的色彩。4路进线的圆机,用于生产网眼织物,以及防漏针结构。也就是说,该机可以编织SM8—TOP2机器用8路进线所生产的各种织物之外,还可以在编织中多织一根多纱,并且在编织第二扎口结束时,具有防脱散结构。“SM12—EVO3”12路单面电子选针提花圆机,每路3个选针点,高产量单件合体内衣,外衣,沙滩衣和保健卫生服,可织造天然纤维,合成纤维,裸氨和包纱等物料(可按要求织毛圈)。可生产12路进纱高清晰及鲜艳色彩花型。这两种新展示的无缝织机现在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它代表着圣东尼无缝织造设备的顶尖技术水平。
『国产无缝织造设备的着力点』
记者从本届展览会上了解到,中国现有生产无缝织机设备的厂家仅有无锡金龙机械、宁波裕人、上海珩森、南通圣孚机械等,为数寡众。由于我国针织机械发展历程不一,与国外的无缝针织机械相比,还存在技术含量低的问题。“设备的先进性能确实存在差距,与意大利圣东尼无缝织机相比,在质量与转速上没有它们高速和寿命长。”国内某纺织机械企业销售钟经理说得很坦白,“国产无缝织造设备在对新型原料的适应性、产品质量控制、机器效率的提高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攻关。”
“国产无缝织造设备近年来发展迅速,价位低对国外无缝织造设备占据中国市场的冲击力虽然说不是很大,但他们也不会小觑这种现象。所以,意大利圣东尼公司SM12—EVO312路单面电子选针提花圆机的面市,在技术领先上是无人仿制与超越的。”针对国产无缝机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情况,国内无缝织造设备某生产厂家负责义乌区域销售的刘经理,在此次展会上了解竞品新设备动态后如是说。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专业人士认为,国内针织机械不同类别的产品发展历史不同,发展情况和问题也不相同。
但从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角度入手,有些共同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第一是机电一体化水平和电脑控制技术的提高与优化,其中电脑控制系统与制版系统。尤其是需要加强攻关的。第二是技术水平的提高,涉及技术水平的一些具体因素,包括对新型原料的适应性、产品质量控制、机器效率的提高等需要研究攻关。由于新型原料的不断出现,机器与之如何适应,机器的效率不但存在动转速度问题,还有适应细机号(针距)的问题等。第三是配套器材要跟上。第四则是可靠性与稳定性,其中电控部份的可靠性问题尤其突出。
『自主品牌的未来』
“从现阶段看,国产无缝织造设备与他们的差距,无论从品牌企业的实力和研发能力,还是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来说,我们都无优势可言。国产无缝织造设备在创建自主品牌上只能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如果说与国外,特别是意大利圣东尼无缝织造设备这个品牌相比,那是有待我们科学技术水平的革新与提高。”义乌市无缝织造协会秘书长许宁说。
换言之,就是我们在这方面离世界水平还很远,那么国产无缝织造设备未来的前景是否就渺茫了?“未来是一个目标,这如同两个人在赶路,你不管落后人家多远,你总得往前走。只有往前走,才有希望走近自已的目标,这就叫前途。努力地赶追人家才有我们国产无缝织造设备自主品牌的前途。”许宁认为努力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对每一个纺织机械企业来说,这是一块相当大的蛋糕。如何更多地分享这一块蛋糕的份额,这就要求国产无缝织造设备企业任重道远地去积极寻求发展,提升技术,用更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去创建自主品牌的未来。
也许,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辟出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