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红木家具面临双重“寒冬”行业受到严重冲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5  来源:中国墙布网  浏览次数:470
中国墙布网小编导读: 达芬奇事件已经尘埃落定,打着洋名牌旗号的冒牌货已经悄然退出了市场,实木家具行业遭到不小打击的同时,红木家具行业同样也感

    达芬奇”事件已经尘埃落定,打着“洋名牌”旗号的冒牌货已经悄然退出了市场,实木家具行业遭到不小打击的同时,红木家具行业同样也感到了不小的压力,依靠高投入的广告,创造一个高档的品牌,继而引发高消费。“达芬奇”的这种营销模式,遭到了全社会的质疑,这实际上是一种企业道德、企业文化的缺失的表现。

    实际上,在此之前,红木家具业就遭遇过一轮寒潮。大易红坊红木馆执行总经理李波告诉记者:“我们这家店去年11月份开业,截止到12月底,平均每天的客流量在60人左右,这在一个红木家具店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了,销售人员也由5个增加到了8个,客人比较集中的时间,我自己都得出来做销售,加上临时聘请的工作人员,最多的时候能达到三四十个人。而今年春节过后,生意就日渐清淡,到3月份,我去一个红木店考察,整个楼层就3个顾客,直到5月份,价格逐步上扬,客流量才有所增加,意向顾客和购买顾客也增多了。‘达芬奇事件’一出,红木家具虽未受到大的影响,但也不得不未雨绸缪。”

 

红木处处能造假

    红木讲究的是真材实料,材、艺、器、韵是红木家具的要诀,李波告诉记者:“其中的材我们放到第一位,因为红木是稀缺树种,也让一些商家有了在材料上打主意的空间。”

    在红木家具制作过程中,同样可以偷工减料,李波指着记者身边的一套价值20万元的家具告诉记者:“你仔细看这套家具的案子,按照工艺应该在边上刻线,这条线如果不做,能省掉不少的人工,而且可以防止边材的浪费,不懂行的人当然看不出其中的猫腻,但明眼人能看出这个气韵的差别。”

    据了解,红木家具的造假一般就是三种手段,一是拼小料,也就是把边材拼接起来,做一些小抽屉什么的,这样做出的家具虽然是红木的料,但其实已经是一种造假。如在酸枝木家具上,目前通用的标准是允许添加10%的边材,超过10%就是造假。

    第二种手段就是以红木之外的材料代替红木。现在国际上通常指的红木有33种材料,比如非洲的一种树木和老挝红酸枝的颜色、花纹都比较类似,如果用这种材料替代老挝红酸枝,价格能差5到20倍。

    第三种手段最恶劣,就是搀假。比如外层用5毫米的红木表皮,中间浇注水泥,这样做出来的家具,外行很难分辨。

    李波给记者讲了一个例子:去年11月份,他的一个朋友花50万买了一套酸枝家具,包括沙发、书桌和条案,厂家告诉他是缅甸黄花梨。他去了一看,实际上是巴黎黄檀,光这材料等级就差远了。

 

可能消失的行业

    “达芬奇”造假风波对家具市场的打击将会产生何种效应,目前尚未可知,但相比于这个挑战,红木家具行业内本身却有一个更大的危机,甚至有可能让这个行业消失。

    这个危机就是来自于红木材料本身的特性。红木生长极其缓慢,比如小叶紫檀,需要生长500年直径才能达到15厘米,而且“十檀九空”,这直接导致了其材料的稀缺性。小叶紫檀我国一年的进口量只有5000吨,目前的价格是每吨80万到160万元。

    我国红木家具的大部分原材料都依靠进口,这也是从明清就开始的。明朝时,仅次于小叶紫檀的关税的就是紫榆,也就是老挝红酸枝,而现在的红木除了国内的海南黄花梨外,大部分都是来自非洲和东南亚,通过一些商家转手贸易。

    而坊间所说的游资炒作正是来自这个转手贸易环节贸易商大量囤积红木材料,引发价格暴涨,从中牟利。李波举例说,去年大易红坊拿到的红木大料价格是11万元一吨,而今年则涨到了30万元,如果去年能大量囤积,今年将能赚个翻倍的利润。

    囤积加剧了红木的材料稀缺,进而助推价格持续飙升,形成恶性循环这已经成为红木家具制造业面临的最大危机。李波介绍说:“拿海南黄花梨来说,这是唯一一种生长在中国的红木,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了。现在新培育的树苗,最早也得在500年后才能做家具,也就是说你的孙子的孙子,或者能用上这些海南黄花梨做的家具。”

 

红木家具面临双重“寒冬”行业受到严重冲击----中国墙布网

 
 
[ 新闻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