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有意无意地触碰到了人们对于冷漠、怀疑、怨恨所包裹的,对于爱、信念和希望的那种隐秘的渴求,这一点是在《1942》、《王的盛宴》、《十二生肖》等同期面市的影片中所缺乏的。《泰囧》的胜利是感知和表达方式微博化的胜利。
吴伯凡:成本不足一千万美元(大约是六千万人民币)的《人在囧途之泰囧》超过了大概2亿美元(大约是13亿人民币)的成绩,不仅对中国的电视片商是一个神话,就是对好莱坞的制片商们来说这也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商业奇迹。对于《泰囧》的成功进行事后诸葛亮式的总结意义并不大,上映前王长田对该片的成功毫无把握,焦急不堪中只好通过测验练字来平心静气。在今天喜出望外之余,他自然也不会毫无幽默感地将好运气拔高为成功的法则,然后如法炮制出另一部票房过10亿,利润近5亿的电影。
《泰囧》的成功是一个有多种偶然因素在特定语境和氛围下聚合而成的奇观,是人利及天时和地利而成就的一种妙手偶得,无法批量的复制。事实上很多商业奇迹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事后的总结和复盘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泰囧》的成功是一个商业事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事件,一个喜剧的行家不难罗列出《泰囧》中种种的败笔和拙笔,《泰囧》的创作者也不会认真地相信自己推出了一部喜剧的杰作。正如我们不能以评定法国电影的视角来评论好莱坞的电影,我们也不能以文艺评论,而应该以商业评论的方法来解读《泰囧》。
《泰囧》受到如此的追捧,首先是因为它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无意间触碰到了以情绪和表达的碎片化或者我们把它干脆叫做微博化的这样一种基调为语境的人们的种种显性和隐性的需求。《泰囧》的故事情节简单,甚至有些俗套,将一个个的囧事串联起来的手段,它的故事无非是囧事一箩筐。在我们这个时代,感知模式已经被段子化、微博化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如同在浏览像糗事大百科、笑话精选这类的微博。评论家们可以痛斥这些笑料造作、浮浅、无厘头与幽默无关,但观众对意味深长的那种幽默、感受力已经逐渐丧失了,他们的笑点和发笑的方式已经在每天浏览和转发微博的过程当中悄悄地被塑造和驯化了。《泰囧》影片提供了一连串的笑料,正好与观众们笑的品位恰好是暗合的。
除了碎片化的笑料之外,微博还盛产另一种内容,我们把它称之为碎片化的煽情和人生感悟。微博上有大量这样的内容,有人称之为一种对于悲情对于感伤,对于人生感悟的一种点穴术。其特点是以简短的方式撩拨起人们悲天悯人的情怀,唤起人们心中内在的情感。在《泰囧》电影当中,无论是徐峥演的男主角还是王宝强和黄渤演的男配角,他们各自身上都带着情感的故事,这种种搞笑的背后都潜藏着令人感叹甚至落泪的情感故事,成为整个故事的暗线。而且情节最后都落脚到母子之情、父女之情、夫妻之情上了。
微博被认为是负能量的集散地,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抱怨、指责、嘲笑、怀疑,这有点让人们喘不过气来。大量的负能量作为一种作用力就引发了一种反作用力,即对于所谓正能量的潜在的渴求,而《泰囧》有意无意地触碰到了人们对于冷漠、怀疑、怨恨所包裹的,对于爱、信念和希望的那种隐秘的渴求,这一点是在《1942》、《王的盛宴》、《十二生肖》等同期面市的影片中所缺乏的。所以我们认为《泰囧》的胜利是感知和表达方式微博化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