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受到的损伤及防护措施
金属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因腐蚀而受到的损伤或破坏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常见的腐蚀破坏形态。
1)均匀腐蚀———腐蚀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金属表面。它属于全面腐蚀的一种形式。
2)电偶腐蚀(双金属接触腐蚀)———两种不同的金属在同一种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电联接(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联接),电位较负(较活泼)的金属更强烈地受到腐蚀,电位较正(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电子导体的腐蚀减缓。这种由于不同金属的接触并产生电流而引起的腐蚀称为双金属接触腐蚀或电偶腐蚀。例如当用铜螺钉把两块钢板联接在一起时,螺钉周围的钢板比其它部位的钢板腐蚀严重得多。
防护措施:力求避免异金属相接触;在异金属接触处要采取绝缘措施等。
3)缝隙腐蚀———金属之间或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由于存在特定的狭小缝隙、缝隙限制了与腐蚀有关的物质的扩散,从而造成了缝隙内的腐蚀,称为缝隙腐蚀。该腐蚀与孔穴、搭接缝、垫片底面、沉积物、螺帽、铆钉等处存在少量不易流动的积液有关。
防护措施:力求有较合理的结构设计,雷蒙磨机减少各类缝隙;设计容器时要避免死角,便于排净液体,力求使用不吸湿材料做垫片。
4)孔蚀———在金属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向深处发展的小孔的腐蚀形态。孔蚀是对设备破坏性最大的腐蚀形态之一。
通常容易受到孔蚀破坏的金属有钢铁、 不锈钢、 钛、 铝、 镍等。一般来说, 提高金属材料的纯度和表面光洁度, 除去介质中的氧和氧化剂、 提高介质的流动速度等, 都利于减缓孔蚀的速度。